12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多少人至今仍难以忘怀的。
历经7年的精心筹备,一幕又一幕壮观的视觉盛宴,它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和开幕式一样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当时那个笑容甜美,惊艳了全世界的红衣女孩——林妙可。
那一夜,她穿着红裙,梳着双马尾,站在舞台中央,高唱着《歌唱祖国》。
她年纪虽小,但一点也不怯场,完美的演唱完了整首歌,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
那一夜,林妙可火了,她用美妙的声音感动了全世界。
就连法国《队报》记者都忍不住夸赞:这位小女孩太可爱了,她的演唱很动人,让我很感动。
来源@新华社
对于9岁的林妙可来说,当时她不知道什么是开幕式,以为和妈妈平时带她去拍摄广告一样,就是一个任务。
她只知道要按照大人的指示完成表演。
但她怎么也猜不到,正是因为这首歌,让她彻底陷入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12年后,林妙可接受采访时直言,奥运会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7、8岁的孩子,当时有4个小孩合乎标准,其中就有林妙可和杨沛宜。 从形象和感觉来看, 林妙可是最适合的人选 ,不过我们带着她们去中央广播电台录完音后,发现她声音的高度、宽度都不太合适。 而杨沛宜的声音特别出色,最后我们确定让杨沛宜来唱,林妙可出镜。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陈其钢在媒体采访中说出了让人震惊的内幕。
不过,陈其钢再三强调,这样做是为了让开幕式有一个最完美的呈现。
而总导演张艺谋也多次提及,最终的决定林妙可也并不知情。
然而并没有阻挡一大批舆论对林妙可的讨伐。
毫不知情的林妙可几乎成为了唯一受到指责的人。
众人纷纷指责林妙可窃取了原本属于杨沛宜的荣耀和机会。
12年前的杨沛宜(左)林妙可(右)
自此,林妙可几乎一路被黑,除了网络暴力之外,她的父母其实难辞其咎。
奥运会开幕式过后,面对大批记者的专访,朋友的道喜,网络的暴力……
林妙可的父母没有着眼于对她名誉和心理健康进行维护,而是急于迅速收割名声带来的利益。
就这样,林妙可被操控的人生开始了。
母亲帮她接了很多广告,几乎来者不拒。
烧饼牛奶棒棒糖、银行汽车杏仁露,种类丰富涵盖领域广。
还为“送子鸟助孕基金”站台,这个基金其实就是某不孕不育医院的一个噱头口号而已。
甚至在11岁就开始拍感情戏。
林妙可的父亲是一名记者,为了让女儿结识更多的圈中前辈,每次采访圈中人时,也带上了林妙可。
因为接了太多的工作,林妙可在本应上学的年纪却要经常从学校请假、消失。
她的成绩常常在班里倒数,和原本亲近的朋友也愈发的疏远。
因为一直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成长,林妙可直到初三才学会自己过马路。
她的童星之路没有合理的规划,成长之路也缺失了许多乐趣。
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者,而不是打着“对孩子好”的旗号,一直抓着孩子不肯放手。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心疼孩子的。
当爹妈的,最不忍心的就是看到孩子吃苦受累。
但有些父母,却时常把孩子当成傀儡,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这种被父母操控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呢?
童星小小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经非常耀眼,现状却让人唏嘘。
2004年,小小彬出生在一个演艺家庭,大名叫温玄烨,父亲也是有名的童星,叫小彬彬。
在小小彬2岁的时候,被导演看中,出演了《星星知我心2007》。
因为长相可爱,在表演方面也十分有天赋,因此在荧屏上一炮走红。
眼看儿子可以演戏赚大钱了,父亲欣喜若狂,决定让小小彬往演艺圈发展。
小小彬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他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
于是,他变成了父亲的摇钱树。
2008年,小小彬与林心如、文章等人合作都市情感剧《爱在日月潭 》,在剧中饰演拓拓;同年,参演温情喜剧 《开封有个包青天 》;
2009年,在偶像剧《就想赖着你 》(又名《就想爱着你 》)中出演言承旭的侄子昱霆;同年,在青春偶像剧 《下一站幸福 》饰演安以轩和吴建豪的儿子梁晓乐(任晓乐 )。
他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其他,只有演戏,只有赚钱。
父亲把家庭收入压力给到了小小彬,自己则不思进取,泡妞娱乐两不误。
2011年,父亲迎来了感情的第二春。
后妈的到来也增加了小小彬的经济负担。
以前是赚给爸爸花,现在要赚给爸爸和后妈花 。
于是,小小彬更是没日没夜的拍戏挣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小彬的颜值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常年的工作、饮食不规律,营养也跟不上,小小彬的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身材也越来越圆润。
作为明星,外在形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形象的原因,小小彬的戏路越来越窄,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都无戏可拍。
他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毛病,皮肤大面积的溃烂。
没有了收入来源,就连看病都成了问题。
小小彬如今的生活现状真的让人唏嘘不已,曾经的辉煌也早已烟消云散,一去不复返。
在本该快乐成长的年纪,却摊上了这样的父母,真的太可悲了。
操控性的家庭教育,是害不是爱。
孩子不是父母后半生的延续,而是他自己新生命的开始;
他们不该成为家长的附属品,他们有权为自己而活。
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是发自内心,这才是呵护孩子的正确方式。
我的一个好朋友小A,弹得一手好古筝。
但她和我说,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她差点想切掉自己的手指,这样就再也不用弹古筝了。
一开始弹古筝的时候,小A真的很喜欢。
有一次去了区里表演节目,受到了很多人夸赞,从那之后,小A的妈妈就经常盯着她练琴。
放学练琴,周末上琴课,日复一日,从不停歇。
一旦爱好变成任务,那么就会失去吸引力。
渐渐地,小A开始厌恶古筝,开始讨厌回家,甚至拿刀划伤自己的手,只为休息一段时间。
还好,父母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
经过了双方的沟通,最后也达成协议,不再逼迫小A做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任何重大决定还是要一起协商。
值得庆幸的是,朋友父母尽早发现,如果再迟一些,恐怕双方都将后悔一辈子。
世上有一种爱,叫做“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应该是如此: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仅此而已,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
父母跟孩子,是一场厚重的缘分。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亲子教育,不应该有多余的束缚,而是要有正确的指引。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乐的成长。
最后,愿我们都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者,而不是操控者。
End
本文首发于三优亲子(ID:sanyouzj), 爱自己才能真正的孩子。情感、婚姻、亲子、你想要的样子我都能有!追热点,谈生活,聊八卦,万千女性都在看!和我一起,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